中国肺癌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运动处方对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率及生存年限延长,癌症及其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疲劳及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使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适当的运动锻炼能改善癌症生存者身体状况,提高睡眠质量[2-3]。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予以肺癌患者适当的运动处方,探究经过适当的运动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年龄在18岁或18岁以上且小于75岁。(2)组织学证实为肺癌患者,不限病理分型、病理分期。(3)东部肿瘤组织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0或1并且在之前2周没有恶化,最小预期生存12周。(4)受试者本人自愿参加并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5)肢体活动、肌力、神志正常、可完成运动方案。

1.1.2 排除标准

(1)症状性脊髓压迫或脑转移。(2)经研究者判断,有任何严重或控制不良的全身性疾病。(3)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心脏检查结果:①静息状态下的3次心电图(ECG)检查得出的平均校正QT间期(QTc)>470msec,应用Fridericia公式进行QT间期校正(QTcF);②静息ECG提示存在各种有临床意义的节律,传导或ECG形态学异常;③存在任何增加QTc延长或心律失常事件风险的因素;④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4)经研究者判断可能对研究的程序和要求依从性不佳的患者。(5)最近3个月存在肿瘤原因的活动性出血。(6)自身免疫系统疾病。(7)12周内预计需要大手术的患者。(8)康复训练开始前3d内血或尿妊娠试验结果阳性的女性。

1.2 研究对象

实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山东省邹城市大胡社区的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过程中向所有患者提供与本实验有关的资料,患者了解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运动处方的制定

根据ACSM运动处方指南肿瘤病人FITT建议结合ACCP肺康复指南制定。运动频率:从每周5次有氧运动或抗阻运动。运动强度:中等强度(40%~60%HRR),针对抗阻运动则为60%1RM。运动时间:每周不少于150min。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包括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整理活动。

1.3.2 实验组

带受试者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训练,2次抗阻运动训练,有氧运动形式为快走或登功率自行车,抗阻运动主要为弹力带操。最开始进行10min热身活动,然后进行30min的正式活动,正式活动有氧或抗阻运动。带受试者运动2周,之后6周受试者在家中运动,每周电话或微信视频随访2次,监督并询问训练情况。

表1 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比较(±s,分)注:与实验组干预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组别 时间 PSQI总分实验组 干预前 13.▲干预后 7.※对照组 干预前 13.干预后 13.

1.3.3 对照组

仅对受试者进行健康宣教。

1.4 评价指标与测评工具

于干预前评价2组基线数据,并于干预后再次评价。

睡眠质量评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总分值>7判为失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率表示,2组无序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干预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因肺癌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因搬家至外地失访1例。最终38名患者配合完成研究,有效率95%。

2.2 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肺癌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但是目前多数肺癌患者对运动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长期坚持运动,因此提高肺癌患者的运动积极性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值得临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