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癌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免疫治疗开拓不止 吴一龙: 肺癌长生存未来可期

  肺癌按照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至85%,小细胞肺癌则占15%左右。靶向治疗问世以来,许多不能手术以及放化疗不耐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获得了长期生存以及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治疗需求。近年来,免疫抑制剂的上市和广泛应用,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如今,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之后,肿瘤的第五种主流治疗方式,造福了晚期鳞癌及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等更多不同类型的患者。

  目前,国内已有9款获批了肺癌适应症的PD-(L)1单抗,包括4款进口药物和5款国产药物。对此,吴一龙表示,不同的PD-(L)1单抗有不同的适应症,这些药物并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肺癌的免疫治疗应严格按照适应症规范合理用药。

  “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多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指通过借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以摧毁肿瘤细胞的一系列免疫相关治疗方式,具有提高免疫系统识别排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对正常组织影响轻微等特点,如PD-1/PD-L1单抗。”吴一龙介绍说,“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疗效持久,时间跨度也较大,具有良好的拖尾效应,且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低于化疗,绝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都是可逆的。”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82万,死亡病例71万,远高于其他癌种。近年来,随着癌症治疗手段的进步,我国肺癌患者的生存现状有了明显改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由放化疗时代的5%上升至当前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