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癌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顾乃龙主任医师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用药经

顾乃龙主任医师擅长肺病及肿瘤的中医辨证论治,在40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临证经验。笔者总结顾乃龙主任医师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也为中医学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综述如下。

肺癌的中医学病因病机

肺癌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代中医论著对于肺癌病症认识莫衷一是,主要认为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其中外因包括六淫侵袭、邪毒内侵等,内因包括七情内伤、劳逸失度、饮食失宜、脏腑功能失调、寒热虚实错杂、瘀毒湿痰等。《杂病源流》有言:“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上述说明了肺癌的发生与正虚邪侵、气机不通有关。现代医家对肺癌病因病机看法的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肺癌的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气血不足、脾胃失调两个方面。

气血不足:肺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内在原因主要是气血不足,进而导致脏腑阴阳失调。肺部肿瘤虽属于实证,但病因是正气内虚,邪毒侵肺,痰湿聚肺,气阴两虚为根源,久病之下,气滞血凝,气血津液耗竭[1]。癌作为一种外邪,会迅速消耗机体的精血,外邪留滞于肺脏,气机不畅,导致血行瘀滞,结成肿块。气血不足也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肺癌患者大多是年老体衰、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肺部疾病,肺气耗损过甚,脏腑阴阳失调,这是发生肺癌的基础。当机体受到各种刺激,如七情所伤、劳累过度、免疫力下降等诱因,机体肺气、肺阴亏损,外邪乘虚而入,气机不畅,血亏气衰,终致肺部血行瘀滞,毒瘀互结,进展为肺积。肺积之下,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失调,气机不利,血行瘀滞,进而津液运行失调,津液滞留聚积为痰,痰湿内蕴,痰凝气滞,瘀阻络脉,长期之下形成肺部积块。气血亏虚之下,则形体失养,久病伤气耗血,而致气血双亏、气虚血瘀。因此,肺癌全身为虚证,局部为实证,因虚而致实。肺癌虚证以阴虚、气阴两虚、肺气虚为多见[3-4],实证主要是气滞、血瘀、阴虚肺热、痰凝、痰瘀互结、毒聚等病理变化。

脾胃失调:肺癌病位在肺,但与脾胃密切相关。①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表里相合,两脏一运一纳,一升一降,使水谷化为精微,以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故脾气充足才能使肺健气旺。脾胃失调之下,升清降浊不行,气血津液供给不足,人体得不到水谷滋养,脾胃气血两虚[5-6]。②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当脾胃虚弱之时,脾主运化失调,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津液代谢障碍,津液滞留聚积为痰。痰是由于人体脏腑器官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在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并可形成积聚肿块。痰湿内蕴,痰凝气滞,水湿痰浊内聚,痰贮肺络,进而导致气血瘀阻。其主要原因在于脾失健运,水液运行无度,痰饮生成,痰阻气道,损伤阳气,痰瘀互结于肺;脾失健运,气血运行不畅,气机郁滞,气血化生无度,气滞则血滞,进而气血两亏。

肺癌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行气化滞:肺癌为虚实夹杂之病症,辨证论治以“扶正”和“祛邪”为主,根据症状轻重、表现不同而各有偏重。癌症早期机体正气盛,邪毒较弱,病症较轻,治疗应当以功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癌症中期机体正气明显受损,但正气勉强能够与邪毒抗衡,治疗应当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双管齐下。癌症晚期机体正气衰弱,邪毒居上,治疗应当以扶正为主,先补后攻,而后祛邪。肺癌侵袭人体,伤阴耗气,使人体正气受损,导致气阴两伤、气血亏虚,癌毒蕴结壅滞,加剧了正气的耗损。根据病因可给予补中益气、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方法。在临床治疗中,一些益气养阴、理气化滞、益肺健脾、滋阴补阳、滋阴清虚热等扶正培本的方药,配合化痰软坚、清热解毒等抗癌类的中药,通过中医药治疗后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7]。

调理脾胃、扶正固本: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生肺,脾为肺之母脏。在临床上遇到很多肺气虚或是肺阴虚的患者,可以考虑补益脾脏来达到治疗肺病[8]。《素问》有言:“脾为肺使,生金尤当补土。”故而扶正固本,离不开调理脾胃。基本方辨证:黄芪、党参益气健脾,以黄芪当归汤为主方,具有补气益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实,薏仁中的薏仁油、薏仁酯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消炎镇痛、止血凝血作用[9]。以薏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康莱特注射液、以人参皂苷、黄芪多糖为主要成分的艾迪注射液,均为临床普及使用的注射中成药,治疗肺癌效果显著,增加远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0-11]。